期刊编辑选题策划
CSSCI《法理》杂志 2024年重点选题及征稿启事
本文来源:中国政法大学《法理》杂志编辑部
《法理——法哲学、法学方法论与人工智能》杂志简介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方法论研究中心始终以“追踪国际法理学研究前沿”为己任,于2012年创办《法学方法论论丛》,至今已走过了七载岁月。如今我们拓宽视野、砥砺前行,为了更加契合学界的知识诉求、对接读者的阅读需要,我中心特联合北京天同律师事务所,将《法学方法论论丛》作全新改版:一个新的刊物——《法理——法哲学、法学方法论与人工智能》——与诸位学人见面了!现面向学界同仁与广大学子诚征稿件,具体情况及要求见下:
一、基本情况
(一)本刊定位为公开出版的、聚焦于法理学和法哲学理论研究的专业学术刊物,重点关注法学方法论、人工智能等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
(二)本刊由舒国滢教授担任主编,王夏昊教授、辛正郁律师任副主编,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预计每年出版两辑,每辑25万字左右。
(三)稿件一经采纳,即奉上样刊(论文另奉抽印本若干)。
二、栏目设置
本刊综合参考Ratio Juris, Jurisprudence: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gal and Political Thoughts的栏目设置与编排方式,设有“专题研讨”“论文”“书评”及“案评”四个版块。
(一)专题研讨
每一辑筹备前,编辑部将发布专题征稿启事。每一辑所设立的研讨题目多为法理学、法哲学、法学方法论领域的基础性、前沿性、前瞻性问题。
(二)常设特色栏目:人工智能与建模法学
刊载与人工智能有关的法学学术论文,鼓励以计量模型方法探寻法律现象之成因、评估其体式或预测其发展的“建模法学”论文。
(三)论文
刊载法理学、法哲学、法学方法论领域的学术论文,欢迎数万字长文,欢迎部门法理学、部门法哲学与交叉法学的研究论文。
(三)书评
围绕国内外公开出版的法理学、法哲学、法学方法论的经典著作、重要著作、前沿著作组织专题评论与对话,也欢迎海内外法学青年学人、学子针对经典、重要著作的自主投稿。
(四)案评
刊载围绕国内外具有重要法理意义的经典、热点案例组织专题评论与对话,也欢迎海内外法学青年学人、学子针对此类案例的自主投稿。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方法论研究中心
北京市天同律师事务所
《法理——法哲学、法学方法论与人工智能》编辑部
《法理》 2024年重点选题规划 一、“专题研讨”栏目 (一)法学的科学性问题 (二)法学基本范畴(权利、义务、责任、法律规范、法律体系等)的概念反思与理论重建 (三)权利理论及其相关问题 (四)“法理”的提炼方法 (五)法学方法论的现代化问题 (六)数理逻辑、模态逻辑、道义逻辑与法律推理 (七)逻辑与社会关系的法理论反思(以逻辑工具研究社会现象的法理论反思) (八)多元取向法律社会学的知识论反思 (九)法律史学、比较法学与法律人类学的知识沟通和流动 (十)国家治理的复规范性 二、“特色栏目·人工智能与计算法学”栏目 (一)“算法遍布”时代数据的法理反思 (二)当下人工智能法哲学反思的再反思 (三)算法歧视与人类道德感 (四)规范问题的计算与法学知识的量化 (五)数字检察问题 (六)人工智能辅助司法裁判的逻辑建模 (七)人工智能与疑难案件 (八)人工智能与类案制度 (九)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法律问题 (十)情感计算、脑机接口等前沿科技应用的法律规制 三、“论文”栏目 (一)法的形而上学原理与各部门法学基本范畴 (二)凯尔森与纯粹法理论 (三)社会科学理论进入规范分析的原理与路径 (四)社会科学知识进入司法裁判的原理与路径 (五)法典化与法典(律)评注 (六)其他部门法学热点问题研究 四、“书评”栏目 (一)舒国滢教授《法学的知识谱系》评述 (二)托马斯·默勒斯教授《法学方法论》评述 (三)其他法哲学、法学方法论领域经典著作、前沿新作评述 五、“案评”栏目(与北京市天同律师事务所共建) (一)经典判例与热点新案的法哲学、法学方法论反思 (二)经典判例与热点新案的部门法教义学研究
《法理》(CSSCI收录集刊)征稿启事
法理杂志 征稿启事
一、基本情况
(一)本刊定位为公开出版的、聚焦于法理学和法哲学理论研究的专业学术刊物,重点关注法学方法论、人工智能等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
(二)本刊由舒国滢教授担任主编,王夏昊教授、辛正郁律师任副主编,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三)稿件一经采纳,即奉样刊。
二、栏目设置
本刊综合参考Jurisprudence: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gal and Political Thoughts与Ratio Juris的栏目设置与编排方式,设有“专题研讨”“特色栏目:人工智能与计算法学”“论文”“书评”及“案评”五个版块。
(一)专题研讨
每一卷筹备前,编辑部将发布专题征稿启事,所设立的研讨题目多为法理学、法哲学、法学方法论领域的基础性、前沿性、前瞻性问题。
(二)特色栏目:人工智能与计算法学
刊载人工智能法学研究、计算法学研究的相关论文。可针对前者作基础理论探讨、方法体系建构与研究境况批判,亦可深入各部门法学探知其与人工智能的互动、互构样貌;后者则既涵括以实证方法(尤其是计量乃至建模方法)展开的法律现象描述和法律问题分析,又包括以“数据”“算法”“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研究对象的未来法治论说。
(三)论文
刊载法理学、法哲学、法学方法论领域的学术论文,欢迎数万字长文,欢迎部门法理学、部门法哲学与交叉法学的研究论文。
(四)书评
刊载法理学、法哲学、法学方法论领域的长篇幅评论式导读、书评、读书札记等,谢绝无问题意识的读书报告。
(五)案评
刊载围绕国内外具有重要法理意义的经典、热点案例组织专题评论与对话,也欢迎海内外法学青年学人、学子针对此类案例的自主投稿。
三、投稿须知
(一)投稿请至中国知网腾云采编系统(http://www.fflc.cbpt.cnki.net/EditorEN/index.aspx?t=1),原投稿邮箱jurisjournal@126.com目前仅作行政事务联系之用。
(二)来稿必须是原创性学术作品,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不存在剽窃、抄袭现象(重复率原则上应低于10%,综述稿件要求“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不高于3%),没有版权争议,未一稿多投。来稿注释体例须符合本刊要求,注释体例可至本刊官方网站
(http://www.fflc.cbpt.cnki.net/WKE/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contentID=f177d75c-ec49-40a3-9374-0705d790befb&mid=fflc)项下获取。
(三)来稿请附标题、摘要及关键词的英文翻译,注明作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籍贯、最后学位、职称、研究方向等)、联系方式以及支持的基金项目情况。
(四)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核制度,审稿期最长不超过30个工作日。投稿30个工作日后未收到用稿通知的,可另行处理稿件。
(五)对于被采用的稿件,本刊保留在尊重作者基本观点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文字上的修改和删减的权利。如不同意请在来稿时声明。
(六)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北大法宝”等网络知识服务平台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并可能通过“法理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号、“法学学术前沿”微信公众号等媒体进行对外传播,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该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方法论研究中心
北京市天同律师事务所
中国政法大学《法理》杂志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