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了?

期刊编辑选题策划

CSSCI《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25年度重点选题方向

期刊简介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厦门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的高层次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2003年底首批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2012年获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

《厦门大学学报》的前身为《厦门大学季刊》,创办于1926年4月。1931年12月,《厦门大学学报》正式创刊,是“以介绍世界学术,发表研究成果为宗旨”的学术刊物。新中国成立后,《厦门大学学报》于1952年7月复刊,成为解放后全国最早复办的大学学报之一。

长期以来,《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坚持以学术为重、社会效益为重的办刊宗旨,以本校优势学科和文科科研力量为依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尤其是近十年来,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通过特色栏目的设置来塑造学术个性,打造了《学术前沿》《“一带一路”研究》等立足理论前沿的系列专栏和《台湾研究》《南洋研究》等体现本校学术专长的栏目,形成了“立足本地优势,关注学术前沿”的办刊特色。目前,这些特色栏目已经成为反映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的主要窗口,在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

与此同时,本刊确立现代办刊理念,实行开门办刊,实行同行专家双向匿名评审制度,建立公正的审稿、用稿程序,为学术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近十年来,本刊学术质量不断提高,并一直保持较高的影响因子和摘转率。根据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10年版)的数据,2009年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总被引3122频次,复合影响因子1.692,位居全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第7位。2018年总被引频次3291次,复合影响因子1.592,位居全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类期刊的第8位。此外,根据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高校文科学报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2001-2006年做的统计报告,本刊1998-2002年五年的平均摘转率在全国文科学报中名列第一,2003-2005年三年的平均摘转率名列第四;其中2001年第二,2002年第一,2003年第二,2004年第五,2005年第三。

随着学术质量的提高,本刊的影响日益扩大,先后被选为全国各种文科“核心期刊”和各种评估系统的来源期刊,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选用期刊”(南京大学)等。在各类期刊评比中,也获得了相应的荣誉。在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举办的全国高校文科学术期刊评优中均获得最高奖项,多次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获评“福建省十佳期刊”。


图片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25年度重点选题方向

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为高质量完成2025年度编辑出版工作,推进期刊高质量发展,《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发布2025年度重点选题方向,希冀海内外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踊跃投稿。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

3

中华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

4

马克思主义研究

5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6

台湾研究

7

南洋研究

8

高质量发展研究

9

数字、智能与治理

10

科技与社会研究

11

美学研究


图片

本刊采用线上采编系统处理稿件,不再接受纸质投稿和邮箱投稿。作者投稿请登录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官网(https://xdxbs.xmu.edu.cn/)或采编系统官网(https://xmds.cbpt.cnki.net/),点击左侧“作者投稿系统”注册后进行网上投稿,并通过该系统跟踪稿件处理情况。投稿务必上传附有作者签名的投稿单和版权转让合同。论文体例详见编辑部官网“投稿须知”。



本文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