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了?

科研之星风采展示

【学员之星】“天赋”歌者林琳:“与世无争”是我对艺术最长情的告白

  编者按: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初见林琳老师,脑中浮现的就是这句诗。原来,经过岁月的洗礼和艺术的沉淀,能让一个人成为别人眼中的诗。从访谈中,可以看到林老师对学生的认真负责,也看到了一个德艺双馨的歌者对艺术与美的执着追求。

  QQ截图20190605155355.png

  林琳,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硕士,山东女子学院音乐学院教授,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吕剧”负责人,山东女子学院“卓越人才”“中青年骨干教师”;获“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优秀毕业实习指导教师”等荣誉。中国艺术人类学会会员,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

  曾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包括: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吕剧青年表演人才培养》、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多项。获山东省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论坛征文一等奖、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山东省奎虚图书优秀奖、安徽省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等多项科研学术奖励。在CSSCI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和其他省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1部。

  QQ截图20190605155421.png

  “难忘恩师,让我在踽踽前行的艺术道路上,从不孤独。”

  林琳老师从小喜欢唱歌,偶然间的一次声乐试音课,拥有得天独厚嗓音条件的她展现出了极佳的音乐天赋。从此林老师走上音乐之路,之后日复一日不远千里地跋涉求学,不仅让她逐渐深入到音乐的世界中,也铸就了她今日的辉煌。

  俗话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再有灵性的人也需要辛勤的努力和汗水,更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和学习。对于漫步于艺术道路上的艰辛,林老师流露出的是甘甜的回味和感激:“我自小就知道苦尽甘来,所以每次都是带着向往去跟老师学习,我觉得我很幸运,因为总是可以遇到好老师,他们从来不因为我是农村来的,就对我有所偏见,反而对我的生活学习照顾有佳。”说这些话的时候,林老师虽然看向的是我,但是渺远的目光却似乎穿破了时光,在向恩师表达自己最诚挚的感激和谢意。

  QQ截图20190605155452.png

  因着各种际遇,林老师顺利考上了山东师范大学的音乐系。四年的大学生活涵养了她,让她的音乐灵魂更加丰满和完善起来。“大学四年,我过得非常充实,每日勤学苦练,大雪天也不例外。”这种对音乐近乎执念的追求,成为她不断向上的动力。

  谈及作为一个歌者最不可舍弃的重要因素,林琳老师毫不犹豫地告诉我,最重要的是兴趣。“如果对一种乐器或者歌唱产生兴趣,那么在任何时候都是会不自觉地训练,甚至在梦里都在练习发声。”林老师坦言,“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花费再大的代价和精力都是值得的,这是一种享受。”这就是来自生命本源的能量,伴随着这种甘之如饴的投入,林老师在后来的教学与科研道路上收获累累。

  QQ截图20190605155521.png

  美声出身的林老师对于作曲家有着她自己的评价,她不唯一人是从,而是主张多听多关注,发现每位作曲家的优势和风格,从不同人身上识得其用和不用,然后找到于自己有用的启发点。林老师坦言道:“最初,觉得自己学的美声唱法就是最科学的,甚至会有点抵触民族唱法。随着学习的深入,对歌唱理念也发生了转折,我开始从唱法本身去思考和评价其科学性,从歌唱本身要求的气息、共鸣、腔体等多维度去研究不同的唱法如何达到想要的效果。理念一转变,就会发现唱歌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风格和韵味的不同。这些体现在不同的戏剧、流派中。”在林老师看来,音乐本身是一个精神与灵魂的交流。

  “唱歌,于我是一辈子的事情;‘声’而为师,是一个享受的过程。”

  从事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以来,林老师在音乐学专业教学与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中,勤思好学,心无旁骛,潜心于教学与研究中。在科研有所成就的同时,教学也同样收获硕果。曾主持多个教改项目,在培养的音乐学专业本科学生中,曾有数名考入全国知名高校音乐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并指导学生多人次在声乐专业各级各类比赛中获优异成绩。这一切都源自于她对艺术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对教育事业的至真至诚。当然,也离不开亲人的支持与鼓励,一路走来,林老师与她的丈夫互相扶持、共同进步,对于丈夫的付出,林老师发自内心地感激,她说自己有一个好丈夫。

  QQ截图20190605155552.png

  林琳始终坚信“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的理念,二者密不可分、互相依存,科研丰富了她的教学内容,也使其教学方法更加完善科学。“研究可以提升教学质量,而只做研究,不在教学中运用,那么所有的研究都是空的,其价值和意义就没有。就像我通过民间的话语研究歌唱的韵味与方法,如果没有在声乐教学中运用,那么研究就失去了作用,也不能进一步促进音乐的发展。”在林老师看来,教学是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教学成果又同时是科研深入研究的重要基础。

  虽然在艺术领域已小有成果,但林老师始终觉得距离自己申请国家社科基金的目标还有很远,即便如此,她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对艺术与学术的追求让她在申请项目时少了一份功利心,更多地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学者对科研本身的热爱,以及对自己专业的信仰。她说:“项目申请就像种庄稼,年年不收年年也要种,在这期间,会遇见不同的收获和不其然的惊喜。心怀感恩,自然会越走越远。”

  QQ截图20190605155616.png

  谈到项目申请,林老师特别提到了中国教育报刊社培训中心主办的“全国高校科研专题研讨会”,林老师坦言,“通过多次参加培训,我从很多非艺术类的专家那里收获了不一样的启迪,弥补了自己在理性思考上的欠缺,这让我在课题申请上更能轻车熟路地驾驭。通过专家指导,获得了更多有益资源,也让我在迷茫无措的时候找到了新的研究方向和动力。”对此,林老师表示感谢。

微信图片_20190605164404.jpg

  “既然选择了声乐艺术,刻苦精进就是一辈子的事,必须要终身追求。”与林老师对话,可以感受到她对于声乐艺术的尊重以及对一些事物的态度,这些东西在我看来是作为一个优秀歌者必不可少且最珍贵的东西,对自己的事业保持尊重、敬畏、热爱,会使事物更长久。

  QQ截图20190605155649.png

  “愿做一个音乐的传播者,而不是名利的追逐者。”

  有人说,一位好的老师就像是一部人生的百科全书,永远给人以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好的老师又像是黑暗中的灯塔,指引着人生的方向和希望。在当今的声乐舞台上,林琳老师就是这样一位领航者和导师。在日常教学中,林老师倾囊相授,把几乎全身心的精力都倾注到了每一个学生身上,“他们不仅仅是我的学生,更是我的孩子们。”在林老师看来,作为老师不仅要教学生专业技巧,还要关照每一个孩子的情绪和性情。正如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教育之间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QQ截图20190605155719.png

  丰富的学习经历和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林老师总结出了自己独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歌唱艺术人才。“教学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想要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完全领会需要一点一滴地渗透。”林老师在声乐教学上主张因材施教、保留共性、突出个性,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设计、塑造及个性化培养。在她看来,对学生进行准确的风格定位和训练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条件。

  QQ截图20190605155744.png

  “就如我从不曾放弃音乐一样,我从未放弃任何一个怀有音乐梦想的学生。”在长达几十年的艺术追求中,林老师不为名利,不求回报,从不浇熄任何一颗热忱追求艺术的心。林老师说,她只愿做一个音乐的传播者,而不是名利的追逐者。得益于这份素养,林老师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总是显得从容而自信,淡泊而坚定。

QQ截图20190605155806.png  

  说起学生们获得的成绩和荣誉,林老师如数家珍,发自内心地自豪溢于言表。“每当看到自己培养的学生在舞台上演出时,心里就会充满了满足和欣慰。这是一种情感,老师和学生之间真挚的情感,这种情感让我感到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非常贴近。”而在学生们眼里,林老师是一位充满母爱的音乐导师,更是一位毫不吝啬把毕生所学传授给自己的授业者,是自己音乐道路上的一盏指路明灯。谈到梦想,林老师笑言:“我的梦想是做一个好的歌唱者,也希望自己是一个合格的音乐传播者,让更多人能够获得更好的声音,也让我的艺术寿命不断延长。”

QQ截图20190605155826.png  

  访谈最后,林老师感慨道:“在我的人生艺术道路上,虽饱经沧桑,历经坎坷,但追求梦想矢志不移,尽管我所取得的业绩离少年时代的梦想目标相去甚远,但我对声乐艺术追求仍然是高山仰止,心向往之。”歌唱,对于林老师来说,不仅是收获,同样也是责任,以后的道路要如何走下去,在她坚毅的眼神中,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

  QQ截图20190605155848.png

  全国高校科研专题研讨会已由教育部中国教育报刊社培训中心主办了100余届。近几年,先后有西南石油大学、内江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西南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数十所全国高校承办过此研讨会。6918位参会者中1556位申请到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参会者的文章经会议推荐发表成功率约为25%,成效显著,被参会者誉为提升科研水平的“黄埔军校”。


  本文来源:高教研修网 图片来源:林琳

  记者:朱贺芳 责任编辑:朱贺芳

  特别声明:本稿件为高教研修网原创,转载本文请联系高教研修网获取授权,同时请务必在醒目位置标明转自高教研修网。


  推荐阅读

  1.【邀请函】第125届全国项目申请与论文发表指导会(青岛,8月6日-10日)

  2.【邀请函】全国高校科研管理专题研讨会(青岛,8月6-10日)

  3.【收藏】1556位申请到国家级课题的往届参会优秀教师,您认识几位?